2)第222章 别营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想法,丞相将奏表让成都朝臣共论时,许多人都没有明言郑璞不可;而是委婉的提出擢拔后进,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演变成为揠苗助长。

  就连郑璞的兄长,前不久授职为汶山太守的郑彦,都连续数次上书朝廷声称不可,更莫说是其他老成谋国之臣了。

  自然,赞同之人也是有的。

  如赵统、张表、法邈以及已经迁职为益州治中从事的马谡等。

  但这几个人的履历不深,对朝政影响不大。

  真正一锤定音,让其他朝臣不复反驳的人,乃是大司农李严。

  当朝臣群议纷纷,以郑璞年岁太轻为由,请丞相不可擢拔太过时,已经开始处理一部分朝政的天子刘禅,便问及了同样列班在朝的李严,对此是什么意见。

  李严以为可行。

  且加了一句:“丞相既请之,陛下何所疑也!”

  此话甫一落下,朝臣皆鸦雀无声。

  不能再掌兵权也好,左迁任闲职也罢,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李严是先帝托孤重臣的身份。

  如今两位托孤重臣都异口同声了,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劝说?

  而天子刘禅听罢,眉毛微扬起。

  旋即,便笑了。

  他倏然想起来了,李严归来成都后,常被他寻来宫中坐谈,闲谈时亦曾提及过萧关大疫之事。

  那时他听闻后,不敢置信,还私下做书信给张苞确凿了一番。

  是故,丞相与李严皆声称可擢拔郑璞,便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

  一个不爱惜自身羽毛、不顾有损阴德,但求为国裨益之人,若是还不能定为忠节之臣,那他还有何人可信之!

  这个小插曲,正是促成他授命给郑璞加侍中的缘由。

  既然丞相都力荐了,身为天子的他也示意下。

  让其他朝臣知道,郑璞不仅得丞相器异,亦然是简在帝心。

  这个任命传到了陇右,就没有泛起多少波澜了。

  久在前线征伐的将士,当然知道丞相对郑璞的器重,以及郑璞随征以来,每每筹画策算,几无有遗。

  军中有功则赏,有什么好奇怪的。

  郑璞接到诏令后,也同样安之若素。

  若是单单以“识人”论,如今世上何人比他更未卜先知?

  且丞相此番表请他的官职,依旧是掌武事,不涉及政务,正好如他所愿。

  就是消息传开后,张妍就不止一次抱怨,说这段时间借着各种理由前来拜访或送礼的人慢慢变多了,不胜其烦。

  算是卷入权利决策后的必然吧。

  八月初,郑璞带着扈从赶到六盘山西麓,诸葛丞相选择的落营处。

  此地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交错,才刚入秋就已然很寒冷,而且昼夜温差很大,极容易感染风寒。

  源于山多川少、常年干旱的干系,这里没有什么人烟。

  放眼望去,光秃秃的山峦上唯有些白桦、栎树、山杨与山柳等半死不活的交错相顾;从北方呼啸而来的朔风

  请收藏:https://m.bqgd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