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0章 首肯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有八九不如人意。

  唉

  陇右,冀县。

  没有迎来多少场雪的渭水畔,远山含黛,近水升烟。

  踏着落日余晖归去雒门聚的郑璞,心绪随着策马缓缓在起伏。

  在河西武威郡的姜维与张苞将杂胡甘愿为内应之事上禀于丞相了,且还附上了各自的见解。

  他们力主出兵。

  不是对杂胡的诚意确凿无疑。

  而是觉得即使此杂胡部落乃是被逆魏遣来诈降的,亦可将计就计。

  如在骨连的叙述中,他们部落首领稽塞朵曼与大巫的谋划中,乃是邀汉军焚毁魏军的囤粮地,而此事的前提乃是先占据屈吴山的营寨。

  此前提,便是姜维与张苞觉得可姑且一试的倚仗所在。

  对于汉军而言,以魏国在贺兰山以南约莫八千步骑且以屯田戎兵为主的实力,在野战或阵地战中并不能抵挡汉军的兵锋。

  之所以一直没有发兵去争夺,乃是出于牵一发动全身的顾虑。

  丞相不想诱发魏国屯在高平城的重兵入陇右,迫使双方提前大战,令休养生息的国策难在续罢了。

  另一层缘由,则是从武威扑擐前哨进军至贺兰山的路途十分深远。

  且魏国亦基于此,以大河天然险要层层设防,绝了汉军一战而定的可能。

  也就是说,汉军若想进军贺兰山,河西库府至少要储备可支撑半岁征战的粮秣,方可开启战端。

  但如今杂胡部落来投诚,便有了动兵的机会。

  若彼等乃一片赤诚,姜维与张苞驱兵而赴,乃是争取一个重创魏军的机会;而若彼是诈降,他们便是可将计就计,将屈吴山的营寨攻下来再退兵。

  虽说,高明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姿态出现。

  但以汉军的野战之锐,并不具备兵力优势的魏军,若是胆敢将自己当成猎物诱敌,就要有弄巧成拙的觉悟。

  是的,魏军没有兵力优势。

  若汉军兵出,为了配合杂胡夺营寨,姜维与张苞必然也要携带两三千步卒而往。再加上四千骑卒,兵力乃是势均力敌。

  而且他们作书来后,日常巡视乌水河谷的赵广部以及潜伏在关中的细作,都没有发现魏国从关中增兵贺兰山的迹象。

  相反,在入秋时,司马懿还将两部兵马约莫万余人遣去了荆襄。

  因为那时曹叡正聚拢兵马,意图夺回合肥新城,故而让雍凉各部分兵去牵制江东在荆州的兵马,令其不敢东去增援淮南。

  当然了,兵出的弊端并非没有。

  最实切的,乃是大汉如今并没有作好兵出贺兰山的准备。

  但反过来一想,这种想法难免有些迂腐。

  世事本就如白云苍狗般变幻多端!

  更莫说是稍纵即逝的战机,哪有容你做好万全准备了才降临?

  为将者所能作的,乃是在把握战机时思虑周全罢了!

  故而,丞相还是允了姜维与张苞之请。

  回书中声称先前便授予他们临阵决机之权,只要不影响大局,尽情施展才学便是,无需再请示。

  但所有人都知道,丞相首肯还有吴懿故去的原因——老臣凋零,自然要多给少壮派将率历练的机会。

  而在郑璞心中,则是隐约有一丝顾虑。

  事情是否太过于顺利了?!

  请收藏:https://m.bqgd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