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6章 自决之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希望,城池将不可守。

  势穷的唐咨若投魏,则会令魏吴再次失睦;而若入汉,亦是保障了大汉此番出兵东三郡的“军出必求利”。

  或是说,唐咨还有另一种选择:带着将士决死突围

  但这不可能!

  之所以丞相胆敢如此断定,乃是先前孙权遣使者来时,丞相还故意让使者入上庸城与唐咨会面了。

  无需猜测便知,唐咨必然会问及当前的局势。

  而使者为了巩固唐咨部的坚守之心,亦必将吴军即将来救的消息告知。

  如此,若是唐咨有杀身报国之志,就应在使者离去后,第一时间尽起所有将士决死突围!

  盖因他乃是沙场老将了!

  基于久在行伍的经验,他也能猜测得到,汉军有关兴部在巴山北道塞道落营而守,必然也不会疏忽在锡县堵水河谷的守御。试问,在汉军最擅长的山地丘陵中作战,且江东还是攻方,吴军需要付出多少士卒的性命才能破开阻碍、赶到上庸城下呢?

  至少,要比他所督的五千余人更多吧!

  亦是汉军将他当成了诱惑、围点打援,诱江东来赴死。

  但江东明知如此,亦不得不来救。

  为了军心。

  远在交趾郡的吕岱部,江东不救尚可归于委实是无能为力。

  而坐拥了荆襄战线的江东,却无法救援上庸郡,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

  亦会令将士自此皆觖望,诱发日后的不可承受之重。

  如日后江东将士一旦被敌军所困,皆会以现今不救上庸城为例,认为江东同样不会来救自身,随之无有固守之心、甚至会直接投降

  有时候,救援的结果不重要。

  而是关乎人心,在于给予将士一个表态。

  如此情况下,身陷重围的唐咨若有甘愿为江东效死之心,就应该在汉军没有扼守堵水河谷之前,引兵出城决死突围。

  不管能否突围成功,都是为江东化解此番被动了。

  但他没有。

  是故,丞相自然就心中有数了。

  当然了,不管唐咨部如何作抉择,前提是汉军需要先抵御住吴军的进攻才行。

  已然赶赴锡县堵水河谷扼守的郑璞遣人归报,声称只要后方不被夏侯霸部或者唐咨部袭击,他必然能让朱然部铩羽而归。

  而在巴山北道扼守的关兴部,就更不需要担忧了。

  陆逊与全琮部以三万吴军来攻,而关兴以三万余折冲军扼守,兵力相当之下,只要他不弃了地利出营鏖战,就不会有失利之说。

  吴军本来就不善于攻坚嘛。

  但关兴遣人来知会军情与声称巴山北道守御无需担忧时,丞相乃是让他一切自决之。

  是的,丞相让他在临阵时无需畏手畏脚。

  如若是在扼守之余,捕捉到了可出击掩杀的战机,便不要错过机会。

  缘由有二。

  一者,乃士气不可泄。

  关兴麾下的三万余折冲将士,皆是魏军俘虏。

  战前在招募与收编时,朝廷就已然许下了此战的赏赐,亦令他们抱着杀敌积功的热枕。

  若是一味扼守不出,恐会令他们士气萎靡。

  另一,则是战略使然。

  此战务必要重创江东!

  哪怕要为此付出不少将士伤亡,亦在所不惜!

  不然,大汉无法诱魏国倾力战关中;更无法保证汉魏在关中争锋时,实力犹存的江东是否复来参合。

  请收藏:https://m.bqgd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