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章,怜人曲终人不散_剑仙真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木椅上手里拿把藤扇乘凉岂不妙哉。

  而这里有一座戏台,听闻是前些年从北方那边过来的一位怜人班主搭建的,这位班主倒也是有些怪哉,几年来,自从搭了这戏台,每日只唱一曲,不但不收听曲之人分毫纹银,还是在那太阳即将落下之时开唱,唱的还是那亡国之曲。

  某日,曾有一好事者路过这里瞧见这一幕便随口笑言道,莫不是唱给那死人听的?

  结果那好事之人随即便被这里的老人们破口大骂,那人似是不甘亦或是疑惑为何这些平日里极好说话的老人会如此失态,但瞧见老人们愤怒至极的他还是灰溜溜地跑了……

  今日,与往常一样,这位怜人班主在这夕阳西下之时,一身怜人登台装扮,这些年也不见他身边有何随从,说是说班主,可除去些许帮台搭手唱曲的,台上也就他独自一人而已。

  只见这位怜人班主抬脚缓缓登上戏台,随后对着台下的人们作鞠一礼,待起身后,怜人一步转身脚尖翘起,开声唱白道:“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白骨青灰皆我一人,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世间无人知我…”

  台上清婉之声飘荡,台下听戏的有老人静静地聆听着,也有一些蒙童坐在一旁,或是不明其中意思,亦或是好奇地看着台上那位哀伤的怜人。

  笙歌又起,锣鼓家什紧密,他踏着花鼓鼓点登场。昆腔曼妙,戏一折,水袖起落,兰花指捻,那涂朱胭粉的面靥掩于桃花折扇后,双目时而含情,时而含悲,仿佛一眼就能摄人魂魄,低吟浅唱,万般哀愁在一身。

  在大汉王朝那遥远北方曾有一个大荀王朝,重文轻武已有数十年未曾见过兵戎,那时梨花开满整个大荀王朝,整个王朝之人竟误以为这就是所谓的太平盛世,连那庙堂之上的朝中大臣都懒怠政事,君王不问朝堂夜夜笙歌,不过也有些许忧心忧国的大臣谏言,说如今乱世皆起,王朝之外皆是虎视眈眈,理应操练军队摒弃伪盛世奢靡之风,结果因此惹怒了那位贪图享乐的君王,直接将几人打入牢狱。

  防守边境的一位藩王匆忙回京,可一路所过之处竟是那荒盈无道的景象,许多大臣竟是流连那勾栏之所,夜夜与那些船家女子相谈甚欢,若是高兴极了竟叫那些女子当着所有人的面跳那卸衣之舞!

  见此一幕的藩王痛心至极,连忙回京劝阻那位皇帝陛下,却被以懒怠军务为由驱逐出京,心灰意冷之下,藩王回到边境至此不上一言不问庙堂……

  几年后,敌人的铁骑与刀剑终于来到这片所谓的“乐土”上,满城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屯守京城的十五万大军竟是不战而降,等那位藩王带兵入京救援时才发现城门之上足足挂有四十多颗人头,领头的是那位君王,君王眼中还弥留着不可置信与那惊骇之色,本以为是那太平盛世,谁曾想是一片假象。

  藩王痛心疾首之下,带着所剩的兵马与敌军奋力厮杀,可惜大势已去,最后只剩下几名亲卫护住藩王突出重围。

  落日余晖之下,逃出生天的藩王早已心生死志,一眼往远处战场眺望过去,横尸遍野血流成河,那是自己的兄弟,是大荀王朝的子民啊!!!

  “山河不在人已去,苟活于世何颜存……何颜存啊……”怜人唱至最后一曲,声泪俱下跌倒在地后,重重地对着那落日方向磕了几个响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哪怕无人可知,哪怕曲终无人听,他还是这样唱着。

  台下是一片寂静,老人同样含泪落下,只是皆未曾鼓掌,这是好曲,得用心去听。

  已经从山里回来的姚真意也坐在这里听,心中些许忧伤,偶尔他便会来这里听这位怜人班主的戏曲,有些事有些苦始终不能说与他人听,唯有自身心中留着。

  鲜为人知的是那一年,苍鹰盘旋天空之上,底下是那硝烟四起,烽火战乱连至三月,大荀王朝彻底亡国,王朝子民从此流落他乡,沦为世间流民……

  请收藏:https://m.bqgd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