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四章 父子议南楚_制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必劳动朝廷大军呢?”郭宗谊又问道,南方打仗,多用水军,朝廷的禁军去了,也顶不了大用。

  郭荣看着舆图,咂摸着嘴,心有所悟,嘴上仍道:“你且说来。”

  郭宗谊看出他老子心里已大抵明白,连忙趁热打铁,解释起来:“儿以为,南楚之事,不必费朝廷军力去平,本来就已乱成一锅粥了,何必又遣一军,再去添乱?”

  “我看可以借朗州旧部之手,去打边镐,再假符彦通之兵,去遏制朗州军,朗州现下掌军的是刘言,可他虽有威望,却是被王逵、周行逢等二人拥立,待赶走边镐,免不了起些龌龊,甚至是内讧,儿以为,可以从刘言入手,册封他为武平节度使,周行逢为静江节度使,让他们作马前卒,去冲锋陷阵吧。”

  “那王逵呢?”郭荣问道。

  郭宗谊摇摇头:“三人中王逵势最大,只能暗许,不可明封。”

  郭荣点点头:“依你所讲,倒也有几分胜算,可惜美中还有不足,你阿翁仍旧不会同意你去涉险。”

  “何处不足,还请阿耶明示。”郭宗谊面色一喜,忙拱手道,他找郭荣商量,主要还是对南楚之事拿捏不定,想让他给把把关。

  郭荣在他头顶拍上一记,佯怒道:“你这是把你阿耶我当成幕僚来使了。”

  郭宗谊讨好一笑:“你可是我亲阿耶啊,你不帮我掌眼,谁能帮我?”

  “废话?你还有不亲的阿耶?”郭荣眼一瞪,蒲扇般的大手又扬了起来。

  郭宗谊急忙跳开,指着舆图道:“阿耶还是说正事吧,我看您也挺忙。”

  郭荣这才将手放下,指着山南东道节度使镇的襄州:“不足之处在这里。”

  郭宗谊探过头,顺指望下,奇道:“南阳王安审琦?”

  “不错,正是安老帅。”郭荣点头道。

  安审琦,年过五旬,沙陀人,后唐的振武军节度使安金全之子。

  出身边将世家,骁勇果敢,镇守襄州数年,治政有方,严而不残,威而不暴,南邦百姓对其颇为感戴。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契丹灭晋,二月刘知远于太原立汉,七月安审琦受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不久南平高从诲闻归德军节度使杜德威叛乱,趁机派水师袭襄州,结果被安审琦所败。

  次年高从诲薨,高保融嗣位,由是南境安定至今。

  郭宗谊得此提点,如醍醐灌顶,连忙问道:“可是要借安审琦的襄州军,逼荆南节度使高保融出兵?”

  郭荣摇头:“高保融不一定会出兵,但有安审琦在一旁盯着,可以保证高赖子一家不会添乱,并且,你可以暂借一部分襄州水军,南方打仗,没水军可不行,安审琦还算忠义,朝廷若有命,他不敢搪塞。”

  郭宗谊心下了然,对于南楚的形势,目下也只能分析到这里,具体如何行动,只能等到了朗州,且走且看,前提是郭威同意他去南楚收复失地。

  郭荣见事议毕,卷起舆图,又道:“回头进了京,我也会帮你在阿耶面前分说,若他仍旧不同意,你也别坚持了,省得引他起疑。”

  “好,便由阿耶替我去说。”郭宗谊想了想,如是答道。

  郭荣见他听话,心中愉悦,望着眼前这半大小子,感叹道:“我有些不明白,你为何如此心急,抚流民是,练新军也是,现在刚平了兖州,新军还没练成,你就想着去楚地,你能给阿耶说说,你到底急什么?”

  PS:感谢书友神马赛克、云中跃动的星辰的打赏。

  另,文中对于当时各国各势力的称呼,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色,称呼多有不同,我在叙述时多用的后世普及性的称呼,在当事人的立场会多用符合角色身份的称呼。

  包括角色也是一样,有很多改了名的(如海进,即米信),后来避了讳的,有赐姓的(如第一章的李存审,就是符彦卿之父符存审),书中多按时间节点写,比如,向训,即向拱,历史上为避柴宗训之讳而改,曹胤,即曹英,历史上为避赵匡胤讳而改。

  请收藏:https://m.bqgd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