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_汉武挥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武挥鞭第四百四十章火炮设计

  刘彻上辈子虽学过机械制造,但可没设计过甚么火炮,只能参照相关书籍仔细斟酌。

  依火炮的发展进程,滑膛炮最终会演化成线膛炮,即在炮管内壁增加有规则的旋转膛线,其截面类似风车状。

  发射时沿炮膛膛线旋转前进,出炮口后炮弹具有一定的转速,可以保持稳定飞行,射击精度比滑膛炮更准确,射程更长。

  然少府诸冶监能铸造出无缝钢管已属不易,想在炮管里增加规则膛线,那还得等车工技艺也迎来大飞跃才行,也不知要耗到何年何月。

  况且线膛炮的炮弹多为从炮尾装填,也就是所谓的“后膛炮”,故其射程之所以优于滑膛炮,也是由于弹带和膛线密合,可防止火药燃气泄露,保证火药燃气对弹丸有足够的推力,以增大射程和提高射击的密集度。

  若是线膛炮和滑膛炮皆采用“前膛炮”设计,反是滑膛炮的射程更远,然射击精度则仍是线膛炮更高。

  二战后的火炮自是皆为后膛炮,但在金属炮闩、弹药筒和膛线的新工艺出现前,前膛炮才是战争中的主力火炮。

  前膛炮的炮尾不能打开,炮膛与炮管铸造为一体,炮弹从炮口装入,通常采用火门点火式的发射方式,火门位于炮尾上部,当药包从炮口送入炮尾底部,炮手会用铁丝等尖锐物体从火门刺破炮膛内的药包,再从火门倒入点火药,最后点燃发射。

  前膛炮的缺点显而易见,装药装弹太过麻烦,导致射速太低。

  每次发射后,炮膛内有燃烧不充分的和残余燃烧的火药、火药包残渣,需要用沾水的拖把伸进去清理一下,避免重新装填火药时候发生火灾等事故。

  尤是水师将士使用的舰炮,每次发射后,还得将炮拽离射击口做一系列清洁工序,往前面装药和炮弹,再推回射击口。

  然若因此而认定后膛炮威力比前膛炮大,那就大错特错了。

  若后膛炮解决不了铸造工艺不良带来的问题,更容易发生事故,由于炮闩合缝不严密也会造成一部分火药爆炸能量损失,导致射程和炮弹威力远不如前膛炮。

  况且前膛炮可装填不同种类的炮弹,抑或是包裹着碎铁片的填充物乃至霰弹,大大增加杀伤面积,这是早期后膛炮极难做到的。

  后膛炮虽装填弹药方便,与同口径的前膛炮比,其射速或可高达十倍。

  然而后膛炮造价高昂,且对工艺要求极高,不光是炮管,更重要的是炮闩。

  后膛炮的炮闩可分为楔式和螺式两大类,楔式炮闩装填快,但不易密闭,螺式炮闩装填慢,但密闭性更好,更安全且射程更远。

  对螺式炮闩,刘彻暂时是不考虑的,就大汉现今的铸造技术和车工,造螺丝钉都有些费劲,就别说在炮尾里整出与螺式炮闩严丝合缝的螺纹

  请收藏:https://m.bqgd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