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_汉武挥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汉家骨血的,若不好生善待,未免让有功者寒心,对谍报系统的士气也是打击。

  千金买马骨,虽不宜大肆张扬,却是要格外优待。

  然而,这些孩子自幼以匈奴人自居,短期内要扭转,实非易事。

  三观尽毁,绝非最难面对之事,真正令人崩溃的是,三观被完全颠覆,必须进行彻底翻转。

  他们猝然知晓,自傲多年的所谓贵姓,全然是假的。

  他们的阿爸,皆是血统最为纯正的汉人,且曾为诸多外族闻之色变的羽林卫,在历次汉匈大战中,斩获了无数军功。

  须卜氏、呼衍氏、兰氏,乃至栾提氏,在阿爸心中,皆是鄙夷不屑甚或极端仇视的姓氏,盖因阿爸的出身汉军遗孤,每每想起死在匈奴人手中的父兄,皆恨不能将匈奴举族诛绝。

  汉人,他们自幼敌视的对象,原来竟是自家的阿爸,甚至是他们自身。

  多么的可笑?

  暗谍们自身也颇为无奈,更是发觉,往往儿子最难转变心态,妻女却好哄。

  在匈奴,无论出身多高贵的女子,皆会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甚至是货物,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在汉人看来,真真有违人伦。

  毫无疑问,大汉女子远比匈奴女子要更为刚烈,自主意识更是强得多,若非如此,史上大汉的四百余年国祚中,也不会频频出现极为强势的太后。

  相较汉家女子,匈奴女子无疑更为乖顺,实打实的践行着“出嫁从夫”的人生观,加之没有太多的家国观念,饶是晓得自家夫君帮着汉军灭了匈奴,乃至坑死了自己的父母兄弟,也顶多默默垂泪,倒也没人生出谋杀亲夫的心思。

  谍者的女儿们,心思就更简单了,甚么国仇家恨实在离她们太过遥远。

  “长安物美繁华,人人锦衣玉食,处处是人才,汉话又好听,超喜欢这里。”

  樊霜时常如此想。

  她降生时,匈奴已然势微,不敢南下牧马,西域更已附汉,不可能再向匈奴进贡,使得漠北匈奴的物资颇为匮乏。

  香料、茶叶、糖、烈酒、布匹,便连匈奴贵族都难以获取。

  樊野现今贵为列候,且得了丰厚赏赐,自是不吝于花销在妻子儿女身上,皇帝陛下更是赐了府邸,公府也送来不少婢女和仆役。

  此等生活水准,远非樊霜在漠北时可以比拟的。

  旁的不说,成匹的绫罗绸缎堆满库房,若在漠北,纵有金山银山,也是无处寻摸,饶是大单于的阙氏,都不敢奢望。

  哪怕再大胆的汉商,也不敢冒着枭首夷族的风险,往漠北走私汉货。

  唯是她对汉礼尚不熟识,与正统的汉室贵女相处时,言谈举止难免有失仪之处,使得她愈发有些胆怯和自卑。

  过往十余载,樊野倒是想多教儿女些汉家事,奈何他出身军中遗孤,教教汉话和汉隶尚且可以,但要教汉礼,且是女子举止

  请收藏:https://m.bqgd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