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章 助其悲哀_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章助其悲哀

  送走陈卫红之后,王承舟突然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这人爱较真儿,听了自己的要求,估计百般设法也得弄三张工业券来。

  正如前面所说,那个年月,工业券都是按照城市职工工资比例,配额发放的。

  二十块钱左右,给一张。

  而当时,一个正式职工的工资,满打满算,一个月才36块钱。

  所以,民间就有了“叁拾六元万岁”的说法。

  至于学徒工,一年能混上两三张工业券就不错了。

  偏偏这玩意儿又十分重要。

  七十年代有一个流行词汇叫“三转一响”,分别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不管哪一样,都得手里攥着工业券,才能买到。

  村里谁家要是置办了一辆名牌自行车,那简直比现在买辆轿车都风光。

  因为,那不仅仅代表着财力,还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一辆大永久售价在180-200元之间,需要十张左右的工业券。

  对于算下来,一天工分才5毛钱的农民来说,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了。

  正琢磨着,王红河从外面回来了。

  今天清明,得去上坟。

  到村头折了一根柳枝,让王承舟拿着,插在老坟地里,一家人在坟前跪下,哭了几声。

  王爱朵也是个憨货。

  跪在先人的坟前,都不知道哭的,一点儿都不走心。

  要不是李玉珠扯着嗓子撑起了排场,非让人家笑话不可。

  见王红河侧着脑袋瞪她。

  四丫噘着嘴,不得不以头抢地,撅着腚,干嚎了两声儿。

  无处安放的小脚丫,暴露了她内心的敷衍。

  “你这个妮子,咋恁不精细,就不知道装装排场吗?”

  回去的路上,李玉珠擤了下鼻涕,随手抹在路边的树干上,数落了一句。

  “那王承舟也没哭,你光说我!”

  四丫有点儿不服气。

  见王承舟盯着自己,笑得直抽抽,恨不得踹他一脚。

  “老爷们儿能跟咱女的一样?男儿有泪不轻弹,不知道吗?遇见白事儿,就是咱女的发挥的时候,甭管真假,哭得越痛越孝顺!”

  “我跟你说,伱听到没?”

  “以后再遇上事儿,可别跟个傻斑鸠似的,支棱个脑袋,让人看笑话!”

  李玉珠连珠炮似的数落着。

  四丫也不敢还嘴了,低着头生闷气。

  其实,王承舟心里也没有多少悲伤可言。

  爷爷奶奶去世的早,刚记事儿,就没见过他们了。

  对于他来说,他们只是两个符号。

  王爱朵就更惨了,根本不知道他俩长啥样。

  那个年月,日子艰难,爷爷奶奶甚至连个黑白照片都没留下。

  每年的祭祖,权当是个缅怀了。

  离了老坟,王承舟特意回家了一趟。鬼鬼祟祟地抱着一包东西,赶往后山。

  按说都下半晌了,栾红缨应该在山顶等自己才对。

  可一直到了太阳西斜,才看到大黄

  请收藏:https://m.bqgd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