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李建昆_重生:我的80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李建昆

  望海县。

  浙东南的一个小县城。

  深秋,一夜惊冷,寒风裹挟着旧时代的斑驳味道,吹厚了大街小巷。

  斜纹褂,平棉袄,自织毛衣,一水的黑白蓝,偶尔浮现一抹仿军绿,那绝对是这年头的顶级时尚。

  相比城关人的体面,乡下来的土老帽,就要寒碜多了,多半衣衫单薄,畏畏缩缩,格外容易辨认。

  现在,红烛路上的人,注意力都被一个另类吸引。

  明明穿打补丁的薄褂子,裤脚缩到了小腿,袜子没得,解放鞋很对称地露出脚拇指。

  何以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

  当他双手插兜,以45度角望天的姿势,从一个“仿军绿”身旁走过时,对方死死盯着他——

  丫哪来的骄傲啊喂!

  李建昆嘴角勾起弧度,想从哥们身上找优越感?

  啊呸!

  问问哥们的一万股茅台,杭州三套房,答不答应……哎,不能想啊。

  你说这事闹的,只是小酌二两,泡个热水澡而已。

  虽说换回了十八岁青春吧,但一下失去奋斗多年的所有,高低不好受。

  忽特想抽根烟。

  兜就不必再摸,快秃噜了,仅剩一张黄色“解放车”。

  面值一分。

  日后的小孩多半没见过,更不知道人民币还有三元的“井冈山”,五千元的“蒙古包”,乃至壹万元的“瞻德城”。

  但也别小瞧一分钱的购买力。

  要知道,这年头在公社生产队里劳动,一个壮劳动力,一天记满十个工分,才折合人民币一毛五。

  一分钱能买到啥?

  一块水果糖,一只信封,一根自行车气门皮,一斤青菜……海了去。

  当然买包经济烟还差点。

  再说也没烟票。

  这年头物资匮乏,一切都要计划着来,施行统购统销,啥都离不开票证。

  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买肉要肉票,洗澡要洗澡票……掏粪抢粪还要尿粪票。

  农民还没有呢。

  农村吃大锅饭,粮票用不着,大队每年抠搜搜地发点布票、线票和火柴票,需要其他票证,只能去淘换。

  李建昆这货,祖上就是三代贫农。

  从主旋律的角度讲,这身份可极为光彩,所谓越穷越光荣。

  但,也就一口精神食粮。

  “叮铃铃~”

  “来,煤车,看着点,别蹭脏了衣裳!”

  “卖报卖报,新鲜出炉的报纸哩,国际乒乓邀请赛,郭跃华勇夺男单冠军!”

  一路走走看看,蓦然回到这年月,仿佛进入了一帧帧老胶片里,朦朦胧胧的,色彩寡淡,连声音都透着股失真感。

  从电视剧里看这个时代,跟亲眼所见,完全是两码事。

  街道上,吊脚楼和红砖房相互掺杂,水泥还是一种很奢侈品的工业品,多数砖房是用石灰砂砌成。

  破破烂烂的路埂子旁,木头杆参差不齐,东倒西歪,头顶电线如蛛网般盘结。

  路上极少见到汽车,如果有,就是

  请收藏:https://m.bqgd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