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6章 时代精英的眼光_重生在火红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6章时代精英的眼光

  这年头的人精力就是足,白天在地里干了一天活,晚上周拥军他们还要拉着李清风举着火把去公社参加庆祝活动,弄得只想睡觉的李清风苦不堪言。

  在回去的路上,不知疲倦的王为民拉住李清风的胳膊兴奋的问道:“哥,你说咱们是不是很快就能回城了?”

  此时李清风的眼睛都抬不起来了,双脚跟灌了铅一样往前走,实在是没精神搭理这傻小子。

  见到李清风不回答,马文慧也凑了上来,推了推李清风的肩膀:“哎,王为民问你话呢,你怎么也不回答一下”

  “回答什么?还想着回城?想得美,回城以后有那么多岗位能安排咱们几百万知青?有那么多粮食能养活咱们?还是洗洗睡吧,等上面的政策再说吧”看着几人都等着自己的回答,李清风强打起精神说了这么一段话。

  李清风这话还真没说错,一个个的都想回城。

  问题是知青太多,几百上千万,这么多青年城市里哪有那么多岗位安置,谁能解决他们的口粮问题?只能先这么糊弄着,等待经济发展上去再考虑知青回城的问题。

  直到78年底震撼全国的西南知青大返城运动爆发,这些知青们才开始陆陆续续回城。

  这次运动的导火索就是‘知青工作二十四条’,该决议肯定了自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而且强调指出今后任然要‘有计划的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工农相结合’。

  这项决议还明确规定,今后兵团,农场知青一律按照国营企业职工对待,不再列入国家知青政策的照顾范围。

  简单来说,就是李清风这些插队的还有机会返城,但是那些农场或者兵团的,他们这些人就不再是知青了,而是成为一名光荣的农场(兵团)职工,以后就老实的在农场(兵团)待着吧,不要再想着返城的事了。

  隔壁的兵团还好,半兵半农,生活条件都还过得去,一年还有几个月的猫冬时间,他们虽然不满,但是也没有大规模的闹腾。

  但是西南的农场知青那日子可就比兵团惨多了,一年到头不停的干农活,生活条件艰苦,经常没有蔬菜,几个月没肉吃也是常有的事,就连住房问题都没办法解决,几十人,几百人挤在破烂的临时住房居住十分常见。

  将最宝贵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边疆,现在连返城的机会都没有。

  当时这事闹得轰轰烈烈,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就连国外不少媒体都参与报道。

  随着消息的传出,各地知青闻风而动,知青返城大潮就此拉开序幕。

  李清风的话一出口,本来还高兴的众人脸色都拉了下来,没人再说话,闷着头的往前走。

  没人说话,正合李清风的心意,给他们泼一盆冷水浇浇心头的火热,这样自己

  请收藏:https://m.bqgd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