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4章 光华书院(均订三千加更)_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大明朝做吏部尚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你需要问问身边当组织部长的领导。

  南京吏部管着整个江南四品以下官员的升贬调动,会同南京都察院管着江南的京察,会同南京礼部和各省提学道管着江南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四个等级的科举。

  这是一等一的实权部门。

  严嵩是从这个位置上进入的内阁,张治也是从这个位置上进入的内阁,可以说当陆远以三十岁的岁数坐上南京吏部尚书的这一刻起,谁都知道,只要陆远未来不犯大错误,入阁为相已是板上钉钉。

  这个位置的权力巨大,可工作压力也不小啊。

  之前在户部,陆远只需要想尽办法替大家伙搂银子就行,而现在做了吏部尚书,呈现在陆远眼前的,是盘根错节让人头皮发麻的整个江南关系网。

  这个人是谁,他的家族、同乡、同年、座师都有谁。

  那个人是谁,他又是哪条道上的选手。

  不得不慎重对待啊。

  革新吏治一句话,理顺关系一本书。

  这便是吏部工作的真实写照。

  饶是陆远拥有丰富的组织、斗争经验,上任半个月也是一件实事都没干,只来得及解决掉张居正的组织手续调动。

  现在他的这两位随官都沾了光。

  赵学雍做了吏部经历司的经历,张居正做了吏部经历司的都事,俩人一个正五、一个正六,都有着大好前程。

  除了这俩人,陆远也调整了一下浙江的班子。

  严州知府骆庭辉被陆远扔到了台州做知府,原台州知府谭纶被陆远举荐担任浙江巡抚,加佥都御史衔,正四品。

  最后就是严州守备邓连三被陆远直接越级提拔做了浙江臬司的按察副使。

  淳安知县文兴盛升做严州知府。

  先将自己人安排明白再说,反正谁坐上这个位置都会如此去干,陆远也不怕有人会说闲话。

  不任人唯亲,难道任人唯疏吗?

  那工作还怎么开展。

  吏部左侍郎叫做罗珵,嘉靖十七年一甲榜眼,入翰林院没一年就到了南京翰林院,后任国子监司业,转南京吏部员外郎,历经十年至今为左侍郎,属于是两年升一级,到日子就提拔。

  之所以如此顺利,因为这罗珵的亲叔父,就是前文提及的整庵先生,严嵩当年的老领导罗钦顺。

  吏部右侍郎吴山,嘉靖十四年一甲探花,袁州府分宜县人,和陆远、严嵩是老乡。

  “陆某初到,对吏部的了解不足,日后还望二位堂官多多帮衬。”

  面对陆远的客气,罗珵和吴山无不是微笑谦应。

  都是江南人,都在同一口锅里吃饭,怎么可能不配合陆远。

  不看僧面也得看银子的面啊。

  “部堂。”

  赵学雍走进值房,快步来到陆远身边附身言语:“潘部堂派人来说,书院拾掇出来了,您要去看看吗?”

  “走。”

  陆远当即起身,同罗

  请收藏:https://m.bqgd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