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一十五章 科举_倾楚天下(GL)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莽篡权,虽一时称帝,但却弄得天怒人怨,名不聊生,各地刘氏宗室都打着‘拨乱反正’的旗号联合讨伐,最终将新莽势力一举歼灭,恢复汉室王朝。”

  江臣彦见楚麟陷入沉思,又大胆道:“王莽那么快失败,一是他太操之过急代汉建新,引起各路诸侯不满联合征讨,更大因素在于他所夺王位名不正言不顺,他并非刘氏子弟,又未曾假借仁义之名行使霸权,那又怎会成功呢?”

  “那按照师傅所言,若是皇族子弟,又假借仁义之名,岂非容易建立霸业,那为何楚玄失败了呢?”楚麟听得起劲,便将心中疑惑问了出来。

  “那就是孟子下一层观点了,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商汤建国七十里,文王领土不过百里,他们之所以成功不在于以力服人者,而以德服人者。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陛下怀有仁义之心,行使的王道比霸道更纯粹,更本然而行,那图霸之路必然更得民心,更得拥戴。”江臣彦的双眸清澈明亮,微笑正视着跟前的年轻帝王,胸有成竹地将心中所想侃侃而谈,郎朗声响回荡殿内。

  楚麟默然半晌,双手抱着茶杯,笑道:“师傅从孟子的一句话中就联想了那么多,就是不知这批仕子是否能有师傅之才。”

  江臣彦坦然颔首道:“陛下不必过滤,我大楚人才济济,必将有一批有志之士会脱颖而出。”

  楚麟笑了笑,又继续去看下一个经义的题目,还未等楚麟发问,江臣彦先他一步开口。

  “陛下觉得汉初的河间献王怎么样?”

  “河间王刘德,景帝二子,武帝兄长。有雅才,修学好古,暴秦之后,百家经典遭坑焚,幸得有这位河间王,所好匪世珍,雅乐献天子,若无这位贤王,不知要有多少典籍埋于尘土,流落民间。”楚麟少时就曾听闻过刘德之名,一直对这位好古爱学,推崇儒术,将毕生精力都投入收集和整理古籍的王爷怀有由衷的敬意。

  楚麟顿了顿,又道:“可惜啊,可惜,这么一位经术通明,积德累行的人物却遭武帝猜忌,一句‘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就让这位有功之臣郁郁而终。我就觉得武帝器量太小,防错了人,害得国家失了一个栋梁之才。”语气颇为忿忿。

  江臣彦见楚麟激动愤慨,心中宽慰小麟仍怀揣一份赤子之心。目光不经流露出赞许,陪着感叹道:“陛下看得如此透彻,有如此胸襟,实乃大楚之福也。忠臣佞臣,信和不信,就在于为君者如何衡量。”

  随即口风一转,将话题又带深了一层,口吻显得有些肃然庄重,“但,撇开后人对此事的看法,如果站在君王的角度,陛下若是武帝,您又该如何对待这位德行与学问兼盛且声著朝野的

  请收藏:https://m.bqgd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