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1章:大明的严重问题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藩王的安排,在朱英的心中,早就有了定夺。

  信息传播的速度,决定大明朝廷所能直接控制的疆域。

  像是西域,其实名义上已经在大明的统治之下了,但其实对于大明来说,很难达到直接的控制。

  单说信息的来回传播,哪怕是快马加鞭,来回也得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这个时间差就导致大明的很多政策,根本无法实际落实到西域那里去。

  朱英并不想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什么举国之力作战,太容易动摇大明的根基了。

  在这方面上,受苦的只有是老百姓。虽说现在明初,大明七成以上地区,还算是风调雨顺,可战争一旦启动,消耗的就是多年累积下来的储备。

  这样看来,唯有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最是符合大明现如今的利益。

  这也是朱英发明火绳枪,职业军人的最大目的。

  两者相加,对于一些小区域来说,效果将会很明显。

  而藩王,就是最好的先锋。

  不管是现在已经就藩的藩王,还是没有就藩的藩王,朱英都打算将他们的藩地,移到大明之外去。。

  想要藩地,可以,给你火绳枪,职业兵,自己打去。

  当然,即便是打下来的藩地,经济,文化,地方政务,也是要受到大明节制。

  朱英目前有二十六个皇叔,两个早天的,还有几个早死的。

  看上去亲王很多,或许朱元璋心中都有些担忧这些藩王。

  但在朱英看来,还真不够多。再多上几倍,都没有任何问题。别的地方不说,单单一佃高丽,就足够册封几十个皇子了。

  没错。

  朱英想要干的,就是类似于周朝时期的诸侯分封。

  比如高丽,

  拆分成十几块地区,封给藩王们。

  在汉文化的熏陶下,将整个高丽彻底汉化,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且还有那么多朝贡国呢,名义上都是大明就是宗主国,发展成附庸国,再到大明的藩王藩国。

  朱英觉得问题不大。

  反正别的意思也没有,藩国穷就穷点,先把汉文化传播出去,当地百姓全部汉化先。

  华盖殿中,朱元璋正在听着刘和禀告大孙和皇子们谈话的情况。

  听完后,朱元璋没有太多的表示,稍微一点点唏嘘。

  "这大孙,诶,不过这样也不错,咱大孙说的没错,都是一家人,该帮忙的,咱这些个儿子们,也不能只盼着他们的大侄子。"

  "为咱大明出点力气,也是值得的,苦就苦点把,外面也没什么不好的,都是慢慢发展起来。"

  "且大孙送来的番薯这些作物,到时候也可以跟着一起种过去,都能吃饱肚子,那也没什么苦的了。"

  朱英的想法,朱元璋一下子就洞察出来。

  他很清楚,看似大孙连兵权都要交给这些藩王们,就是要他们统兵去打仗。

  只是想到火绳枪这等利器,朱元璋个人也觉得不错。

  且

  请收藏:https://m.bqgd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