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10章:内卷的黄观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既然章程如此详细,那就安排行事吧,咱觉得黄詹士说得对,事有轻重缓急,远征军之事宜早不宜迟,关于选拔之事,就不必过多等候了,完全可以先行选出五万人出发。”

  “这上面的备案也很是不错,有几分道理,远征军完全可以在明年再次出发一批,将士们热情如此高涨,区区五万人,对于咱们大明来说完全不算多大负担。”

  “可这流泪树,事关重大,如若真能把这蒸汽铁甲船制作出来,这天下咱大明水师何处不能去。”

  “莫说是第二批,便是第三批,第四批又如何,如若是人数差了些,那就从北境招聘人手,他们常年生活在寒冬之季,自然有其生存之道。”

  格局打开。

  在朱英看来,这远征军死亡率太高。

  可在朱元璋看来,如果能造出蒸汽铁甲船,哪怕是二三十万人的损失,那也是值得的。

  朱英还有些道德感,但是像朱元璋这种半辈子都在杀戮中度过的,怎会有道德约束。

  换个角度说,他才是道德本身。

  “有道理。”

  朱英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格局还是小了。

  慈不掌兵。

  虽然自己暗自提醒过自己很多次,但在思路自然会有所限制。

  为了尽快选出合适的远征军人选。

  朱英提供了一条比较简单的筛选条件。

  负重跑。

  体力,耐力,才是远征军的个中关键。

  在大多数时候,他们都需要携带基础物资步行。

  这两个条件不过关的话,自然就不可能加入到远征军中来。

  随着朱英的令旨下达各个卫所,负重跑的筛选立即开始。

  负重,按照五十斤的标准。

  这也不是朱英独创,早在战国时期魏国中,正规军也称为魏武卒,是著名将领吴起操办起来的,最多也就五万人。

  但是他们的体能训练非常夸张。

  有史书记载,他们每个人都是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也就是说每人每天都背着七八十斤的装备,半天就要跑八十多里地。

  冷兵器的时代,就是强势挖掘人本身潜能,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

  朱英定下的五十斤,还真就不叫多。

  因为涉及到新兵的情况比较多,这才只定下五十斤负重。

  为了更好的展现太孙风范,以及对远征军的重视。

  所以在京师附近卫所的选拔赛中,朱英将会亲自观看。

  也不能一直看。

  毕竟这个耐力比赛,全程长度有百里之远,比之后世的马拉松有过之而无不及,况且还负重五十斤。

  跟魏国魏武卒没法比,毕竟他们的训练方式不仅是负重七八十斤,还要半天跑完。

  这边估计至少需要大半天。

  参加的将士们身上,还携带额外的干粮,水。

  这些可不算在五十斤内。

  每一场比赛都是数个卫所联合举

  请收藏:https://m.bqgd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