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章 宣旨(一)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后开了春,你正式的把这个医学宫给本宫建起来。年前这段时间,你先在京城中选个合适的地段,也找几个老工匠,想想这教人学医的地方要怎么盖。”

  “臣遵旨。”

  现在大明朝又没有房地产开发,建一处建筑物更没那么多的部门要跑手续。所以这事儿理应不难。

  张天瑞几日来一直在想着这事,这时候有些关键要点也就脱口而出的问了,“殿下,但不知这医学宫要建多大的规模,准备招纳多少学子?”

  “往大了建。先以三千名学子的规模来计算。”

  “三千名?!”张天瑞惊了个惊,“要建这么大?这样的话,臣以为所耗不小啊。”

  他哪里知道,朱厚照想的根本就不是医学,

  往后是什么专业都要往里塞的,当然是能大就大。

  “那么就分期建设,第一期以500名的规模控制,先把地方给本宫弄出来。银子的事你不必担心,自有本宫解决。”

  他现在这个年纪,布局教育算是不早不晚。

  古代的生产力水平在这个地方,他就是权谋玩儿的再厉害,人心把握的再准确,搞来搞去国家整体国力就是那样。

  反正一亩地就这么多的粮食,一个人工就能干这么点儿活,一匹马一天就跑那么远。遇上治国的人靠谱些,那么分配的就好些,不靠谱的,就闭着眼睛瞎分配。

  所以搞改革、玩权谋,斗一斗那些既得利益者这种治标的法子要采用,

  想办法提高生产力这种治本的法子也要谋划。

  一旦垮过了一道坎,有许多重大问题都迎刃而解,比如说北方的鞑靼问题,到底怎么办?

  九边虽然守得还行,可朝廷为了维持九边,又耗费了多少?

  其实想要真正解决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强大稳定的热武器。

  冷兵器时代,那些游牧民族的武力的确强大。可一旦有了机枪,那些粗犷的汉子很快就会从雄壮魁梧变成能歌善舞。

  因而张天瑞虽然是个不惹人注意的小官,但他自己可能也没想到太子交给他的差使其实很关键。

  乾清宫。

  弘治皇帝望着已经批了红的圣旨展开了笑颜,

  这道圣旨是传旨给王越,令他尽快启程赶往京城准备任职的。

  “如此,西北可定。朕也就放心了。”

  近来一样、两样的事情都能按照他的心意去完成,这令他开心许多。有的时候就和玩游戏一样,一直能赢自然就有趣,一直被蹂躏自然就无趣,最后就干脆躺下,你们爱咋地咋地。

  “太子呢?今日还未过来?”皇帝转脸问自己身旁的太监,

  萧敬笑着回道:“陛下莫急。按照以往的时间,再有半个时辰,殿下就会过来了。”

  “知道了。这道旨意,你选个人去宣,记住要聪明的。”

  “奴婢明白。”

  萧敬现在的差使也好当多了,毕竟皇帝高兴。

  他这张嘴也似乎比往日更加更加活络些,“奴婢记得弘治九年,王越还上疏陈冤,如今陛下给了他这么大的恩宠,他还不知会激动成什么样儿呢。所以说这将军再厉害,那也得遇着明君才行。”

  说到此处,弘治也是得意,王越那个人是性格傲,可越傲的人,从底下起复,那个反弹的力度就越大。所以说这类人是要敲打着用。想来这次召他回京是恰到好处,他也必能实心报国。

  “朕是觉得,他已经七十二岁了,哪怕有些瑕疵,又能再‘祸害’几年呢?”

  总不至于忽然领了边军造反,其实如果一个会打仗的将军不造反,那大部分的缺点,皇帝都是可以忽略的。

  “人生在世,难得快意,这次朕就成全了他!”

  当年威风赫赫的威宁伯自成化十九年被夺爵除名至今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来他不断上疏陈冤,但再也没有重现过当年的威风。中间有几次反复,但每次都功亏一篑。

  现在,终于要不一样了。

  请收藏:https://m.bqgd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