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章 青花瓷笔筒_四合院:当初眼瞎,强势回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过几条街,串过几个弄堂。

  在临近南锣鼓巷附近的一条胡同,李国庆看见一个小孩正用一个东西,在胡同边上,墙角处的一堆沙堆上装沙子做游戏。

  虽然光线不是太好,但李国庆还是能看出,这小孩的手里是一个笔筒。

  李国庆之所以认为是笔筒,因为这个器具上口和下底都是一般大小。这瓷器口径也不小,李国庆的一个拳头都能放的进去。

  有好玩意,李国庆自然想要了。

  他急忙刹住三轮车把,来到小孩身边。

  李国庆来到小孩身边,把小孩吓一跳。

  现在李国庆也不是什么古董小白了,自从获得古玩鉴定的技能后。

  有关古董的书他可看了好几本了,故宫博物馆也去看了。

  现在李国庆已经对这些古董有了一定的了解。

  所以现在,李国庆对老物件越来越有感觉了,所在在看到小孩手里东西,一眼就看出这是个笔筒。

  “小弟弟,玩呢?”

  李国庆走到小孩身边,蹲了下来。

  仔细一瞅,小孩手里装沙的这个圆筒就是一个笔筒。

  陌生人问话,小孩没敢说话,只是点了点正流着鼻涕的脑袋。

  “你手里拿的是什么?能给叔叔看看吗?”

  虽然小孩有点不舍,但还是把手里的东西递给李国庆。

  在他眼里,李国庆和拐子差不多,随时都能攻击他。

  他怕!

  因为家里人经常拿拐子来吓唬他。

  拿到这个笔筒,李国庆仔细端详瓷器笔筒的外壁,这笔筒和一般笔筒不一样。

  因为它根本就没图案,而是一排排字。

  打头就是“桃花源记”四个字,其后就是“桃花源记”的内容。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

  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李国庆在前世上学的时候也学过这篇文章,而且还是要背诵的文章。

  而这笔筒上写了“桃花源记”不算什么。

  关键是后面落款是康熙甲子年仲秋夜,云林樵隐録,録於青云居玩。

  看到这些,再加上古玩鉴定技能,李国庆就能确定这是一个古董笔筒了。

  不但如此,这落款的旁边还有一枚朱红色的钤印,虽然李国庆不认识,但他也知道,这一定是什么名人的作品。

  看完这些,李国庆又把这个笔筒的底部翻上来,露在啊眼底的是“文章山斗”四个字。

  李国庆还是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不是每个瓷器底款是某某年制的吗?

  怎么会是这么个玩意?

  虽然不明白底款是什么鬼,但李国庆还是觉得这个笔筒是个好玩意,就看它的做工,用料,就能看出来。

  因为要是一般工坊做的,那笔筒上

  请收藏:https://m.bqgd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