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0章 嘉靖的最后底牌_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陆远将整理完全的调研表和自己的意见送进北京内阁的时候,就连对陆远有着个人偏见的严嵩也不得不感慨一句。

  “陆伯兴,务实啊。”

  之前就改稻为桑的事内阁给陆远写了一道奏本,而现在回来的却是整整十几道本,里面将改稻为桑这件事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全部罗列详实,甚至包括了计划推行改稻为桑的十五个县在推行后会遇到哪些问题的假设预案。

  这种处置方式对于现在的大明朝来说,实在是太超前了。

  说一千道一万,大道理讲的天花乱坠,请一万个大儒来辩经,决定政策好与坏的永远需要的就是最扎实的数据支撑,其他的都是放屁。

  改稻为桑是不是好国策?

  在这个时期是,在电视剧中也是,但明明是相同的政策,为什么就有了不同的结果。

  因为处置的方式不同了,因为陆远做足了前期的准备和调研,而电视剧中从严嵩到张居正,没有一个人去做过,只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满嘴扯闲篇,高高在上的搬弄学问。

  任何政策都如此,施行好就是良政,施行的不好就是暴政。

  但是这么做很浪费时间,明朝如此、任何时期皆如此,愿不愿意浪费这个时间,便是评定一个官员是否务实的标准。

  “改稻为桑的事可以定下来了,陆阁老奏本里写的很清楚,选定的十五个县有能力支持朝廷改稻为桑,每年的粮食减产地方上有能力应对,而朝廷也可以通过丝绸的增产,每年多出几百万两的出口利润。”

  张治说出这话来语气那叫一个自豪:“每年多出几百万两来,等到明年,朝廷的财政就终于不用再亏空了,咱们这些人也终于可以体面的面对皇上、面对百官。”

  “此皆陆阁老之功。”

  “是啊,陆阁老确实辛苦了。”

  徐阶和欧阳必进都开口,对陆远表达了赞许之意。

  “既然三位阁老都这么说,那咱们内阁就算是达成了共识。”严嵩点点头道:“老夫这就去面圣。”

  言罢,带着陆远送来的十几道奏本动身去见嘉靖。

  而嘉靖在看完严嵩带来的十几道写满各项数据的奏本后,亦是心情复杂。

  “发动几十个知府、两百多名知县走出衙门下到乡村实地调研,这种事在我大明朝还是头一遭吧。”

  “是。”严嵩坐着答话道:“也是因此,陆阁老才能拿出那么多详实扎实的数据出来,继而左证了改稻为桑的可行性。”

  “你们内阁是全票通过的?”

  “事实胜于雄辩,如此扎实的数据摆在这,既不影响民生,又能替国朝每年创收近千万两,怎么可能不支持。”

  每年多创收接近一千万两,那就相当于多做了一块大蛋糕,这块蛋糕谁做的?又是哪些人在吃?

  蛋糕是陆远做出来的,但吃的人是包括嘉靖这个皇帝在内往下,福泽

  请收藏:https://m.bqgd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